《人文杂志》2020年总目录
本期为2020年总目录,分为专栏专题和各专业汇总,第一列为作者,第二列为题目,第三列为期数以及页码。
专栏专题
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
任保平 |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及其模式选择 | 1.1-4 |
师 博 |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| 1.5-8 |
钞小静 |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 | 1.9-12 |
高 煜 |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| 1.13-16 |
郭 晗 |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| 1.17-21 |
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思考
任剑涛 | 人工智能与社会控制 | 1.33-44 |
蔡恒进 汪 恺 | AI时代的人文价值——对强计算主义的反驳 | 1.45-53 |
王国成 | 混合人-机行为与经济理论基础研究的创新发展 | 3.21-29 |
程承坪 彭欢 | 中国人工智能的经济风险及其防范 | 3.30-39 |
刘刚 杜爽 | 智能经济创新区的兴起和发展——以杭州市为例 | 3.40-51 |
张轶群 杜传忠 | 基于大数据的产业链演变研究 | 4.38-46 |
李新瑜 张永庆 |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人工智能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| 4.47-57 |
杨虎涛 | 人工智能如何为高质量发展 “赋能”——ICT时代的启示与 AI时代的应对之道 | 5.31-42 |
唐代兴 | 人工智能发展带动的社会公正危机 | 8.19-28 |
沈江平 秦 睿 | 人工智能中的女性异化图绘及其应对 | 8.29-37 |
吴丰华 于家伟 | 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吗?——基于劳动三维分析框架的再考察 | 9.36-45 |
米晋宏 江凌文 李正图 |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 | 9.46-55 |
中国知识体系问题研究
范玉刚 | 以理论自觉助力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——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视角 | 2.45-52 |
王向远 | 近三十年来我国 “理论东方学”的主流形态——从 “亚细亚生产方式”到 “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” 和 “马克思主义东方学” | 4.1-10 |
马汉广 | 中国网络玄幻文学的话语生长及文化反思 | 4.11-18 |
任 弢 |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治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| 7.25-35 |
卢现祥 | 生产技术、社会技术与中国产业升级 | 9.15-26 |
风笑天 | 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: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 (1980-2019) | 11.22-36 |
李育民 余 英 | 晚清时期 “不平等条约”概念的提出及其认识 | 11.37-48 |
白宽犁 | 秦岭与华夏文明初论 | 11.49-57 |
源头和演变:早期中国的 “自然”概念
主持人:王中江
丁四新 | 庄子思想的三大本原及其自然之义 | 2.2-14 |
叶树勋 | 从 “自”“然”到 “自然”——语文学视野下 “自然”意义和特性的来源探寻 | 2.15-36 |
萧 平 | 时命、理法与自然——《鹖冠子》中的自然观念探析 | 2.37-44 |
唐代文学的 “诗”与 “思”
李 健 | 唐代美学的 “思”与 “境” | 2.90-98 |
李芳民 | 论秦蜀交通与唐代的蜀道诗路 | 2.99-108 |
经典建构与批评视阈
陈林侠 | 《红高粱》的经典化及其电影批评的功能 | 3.62-70 |
裴亚莉 石 燕 | 神游与痴醉:《西游记》中的人-物关系 | 3.71-77 |
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
向玉琼 | 超越理性知识:论环境治理的知识更新 | 3.97-104 |
党秀云 郭 钰 | 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: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 | 3.105-111 |
老子之 “道”的当代诠释
谢阳举 | 论老子的自然之学及其世界影响 | 4.19-24 |
谢青松 | “认识你自己”——对老子之 “道”的一种解读 | 4.25-32 |
王西平 | 论老子所说的 “道法自然” | 4.33-37 |
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
罗 丞 王 粤 | 摆脱农村贫困: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解释与政策选择 | 4.113-120 |
沈费伟 | 传统乡村文化重构: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 | 4.121-128 |
韩鹏云 | 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反思 | 8.114-121 |
丁 波 |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嵌入性治理 | 8.121-128 |
刘 杨 | 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机制与优化路径——政策生态的视角 | 10.109-117 |
庄晋财 黄 曼 | 主导力量、组织形式与乡村产业融合的效果差异: 跨案例研究 | 10.118-128 |
食品安全治理研究
王建华 沈旻旻 | 食品安全治理的风险交流与信任重塑研究 | 4.96-103 |
张 蓓 马如秋 | 论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| 4.104-112 |
新中国70年:多学科视域下的学术透视与前瞻
夏庆杰 | 新中国成立70年正确经济发展路径的溯源与选择 | 5.1-12 |
孙大权 | 新中国70年理论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| 5.13-21 |
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急管理研究
赵 建 | 城市化、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疫情防控与管理 | 5.43-51 |
鲁 全 |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:类型、流程与责任分配机制 | 5.52-60 |
公共卫生的百年之思
刘民权 | 公共卫生百年回望与未来之思考 | 7.1-9 |
[美]查尔斯 -爱德华·艾默里·温斯洛 | 尚待开拓的公共卫生领域 | 7.10-16 |
医学与医家研究
罗检秋 | 从医论看章太炎的文化自信 | 9.101-108 |
吕亚虎 | 秦汉时期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发微——以出土简文所载疠病为例的探讨 | 9.109-117 |
王永平 | 论入魏青齐医术人士之境遇及其影响 | 9.118-128 |
疫情下的经济与社会
边燕杰 鲁肖麟 | 防疫社会资本及其效用——基于七国线上大数据的实 证分析 | 10.1-12 |
廖明月 |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及财税法应对 | 10.20-29 |
“一带一路”专题研究
马莉莉 黄光灿 | 基于 “集聚系统论”创新 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建设 方式 | 6.38-49 |
胡海峰 窦 斌 | 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则的探索与设计 | 10.30-39 |
宋代史学史研究
燕永成 | 南宋前期史学兴盛问题探究 | 6.86-94 |
王 芊 | 苏轼 《志林》发覆 | 6.95-103 |
新中国史研究
李洪河 | 新中国卫生防疫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的协同演进论略 | 7.36-44 |
崔明海 |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关于汉字拼音化的思想争论 | 7.45-56 |
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话语建构
杨建刚 | 人道主义的还是结构主义的?——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理论形态及其论争 | 8.1-8 |
温 权 | 卡斯特的结构主义城市批判与西方都市马克思主义的路径转向 | 8.9-18 |
先秦文史新论
袁晓晶 | 《中庸》“身体观”与德性生命的塑造 | 9.56-63 |
王国雨 | “魂魄”“鬼神”与早期儒家祭礼诠释的内在向度 | 9.64-72 |
文化记忆与希伯来文学
主持人:王立新
钟志清 | 拉姆丹的《马萨达》与历史叙事的变形 | 10.78-85 |
高晓倩 | 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中的犹太传统——兼论上海犹太难民自传的记忆结构 | 10.86-92 |
近现代人物与思想研究
孟 琢 陈子昊 | 论章太炎的平等思想——齐物哲学与中国现代价值的建立 | 10.52-58 |
宫志翀 | 从 “人本院”问题看康有为大同构想的脆弱性 | 10.59-68 |
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
朱汉民 | 张载究天人之际的太虚论 | 11.1-6 |
范立舟 | 张载 “太虚即气”的界说与价值意蕴 | 11.7-11 |
陈迎年 | 从横渠的 “执喻失义”看 “善的来源”问题 | 11.12-21 |
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专题研究
赵英臣 | 疫情后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 | 11.65-71 |
张兴祥 庄雅娟 黄明亮 |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镜像与突围路径研究——基于 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的视角 | 11.72-82 |
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
唐要家 唐春晖 | 数据要素经济增长倍增机制及治理体系 | 11.83-92 |
温 军 邓沛东 张倩肖 | 数字经济创新如何重塑高质量发展路径 | 11.93-103 |
比较与镜鉴:制度建设与执法实践
白让让 | 竞争政策执法:保护还是抑制企业创新?—— “谷歌比较购物案”引发的理论分歧及对中国启示 | 12.25-35 |
汪毅霖 | 国家制度建设的欧洲经验的逻辑、局限及与中国经验的分殊——以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 《狭窄的通道》为起点的思考 | 12.36-47 |
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文学
田胜利 | 汉赋中长安、洛阳建筑名物命名的文化义涵选释 | 12.56-64 |
周剑之 | 故都临安的形象构建及文学生成:以汪元量诗歌为中心 | 12.65-71 |
史洪权 | 苏州之围与北郭诗人群的兴起 | 12.72-79 |
各专业汇总
哲学
邓晓芒 | 迷失的“路标” ——海德格尔《论 | 1.54-63 |
王 敏 | “人之为人”的道德涵育——论儒家人性论与现代公民道德建设 | 1.64-72 |
李春敏 | 作为一种时空体验的后现代主义:一种哈维的视角 | 3.1-9 |
王常冉 韩璞庚 | 李比希与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的生成与演进——基于斋藤幸平对MEGA²的发掘 | 3.10-15 |
窦 坤 | 自然科学中的人文精神——以熵增加原理蕴含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例 | 3.16-20 |
罗 久 | 黑格尔论知识作为 “回忆” | 5.61-76 |
李建森 张航智 | 权威的合法性根据与道德应对境界辨正——从恩格斯《论权威》谈起 | 5.77-85 |
皮迷迷 | 以 “今古之辨”解 “汉宋之争”:一个考察《新学伪经考》的视角 | 5.86-94 |
戴圣鹏 | 经济文明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| 6.1-8 |
洪 博 杜晓燕 | 身体解放与伦理实现:对尼采 “身体”的省思 | 6.9-19 |
朱建平 | 当代逻辑:家族相似性 | 6.20-25 |
陈 赟 | “居间体验”与人的自由 | 7.57-68 |
罗建文 张世豪 | 劳动修复:社会主义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 | 7.69-77 |
郜 喆 | “素王改制”与 《五经异义》——廖平 “平分今古” 的两个基础及其关系 | 12.1-8 |
张斯珉 | 理学视域下的 “中和”新解——论程颐的中和思想 | 12.9-16 |
黄崑威 | 试论 “中国”称谓在早期汉译佛经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| 12.17-24 |
文学
张国安 | 王绩为律诗体最初定型者之文化文体学新证 | 1.73-88 |
彭兆荣 | “三野”的行吟之歌——文学旅行志的一种范式 | 5.95-100 |
吴中胜 | 人己之辨与中国文论人己话语的建构 | 5.101-106 |
吴怀东 | 苏轼论陶诗 “质而实绮,癯而实腴”思想发微 | 6.60-69 |
张惠苑 | “痛感”的消弭——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学中娼妓悲剧形象 | 6.78-85 |
刘悦笛 | 作为 “心之大端”的好恶本情——儒家 “情本哲学” 的基本情感禀赋论 | 7.78-86 |
钟书林 | 从 “文取旨达”到 “文章不群”:论陶渊明文学史地位的升格 | 7.87-96 |
陆 扬 | 论新历史主义批评 | 8.79-85 |
章 辉 | 何为舞蹈:当代分析美学的争论及其意义 | 8.86-97 |
黄胜江 | 生逢盛世恩波远——清中叶布衣文人方成培、周皑创作论 | 8.98-104 |
王怀义 | 图像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形成 | 9.73-84 |
闫月珍 茅琛雅 | 兵器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——以《文心雕龙》为中心 | 9.85-92 |
姚萌萌 李伟昉 | 论博尔赫斯对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的接受 | 9.93-100 |
管 宁 | 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场与当代创新 | 11.104-112 |
妥建清 | 晚期希腊生活哲学转向的美学意蕴——以伊壁鸠鲁的思想为考察中心 | 11.113-122 |
张晓红 丁 婕 | 对话性与成规性:佛克马经验式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| 11.123-128 |
历史学
刘 晓 | 唐代南方士人的身份表达与士族认同——兼谈中古时期“南北之别”的内涵演变 | 1.104-113 |
朱栋荣 闾小波 | 从 “互鉴”到 “序进”:西力东渐时期中国人的世局观 | 2.109-117 |
许 可 | 鲁迅 “钞古碑”事迹考 | 2.118-128 |
林棵 王建华 | 让信息流动起来——延安《解放日报》在乡村的实践逻辑 | 4.78-85 |
翟士航 | 《施氏七书讲义》东渐及其对日本的影响——兼论中日《武经》研究的异同 | 4.86-95 |
冯建勇 钱骋阳 | 国民政府筹谋帕米尔问题始末 | 5.107-118 |
俞祖华 怀培安 | 优生·强身·尚武:近代身体史视阈下的民族复兴思想 | 8.59-70 |
孙闻博 | “士大夫”“官人百吏”考辨——兼论 “吏民”的出现 | 8.71-78 |
汤勤福 | 论秦汉聚落“里居”形式的演化及动因 | 10.93-101 |
朱露川 | 从类叙法到类叙法之论——关于中国古代史书叙事一项方法论的考察 | 10.102-108 |
金滢坤 | 论蒙书的起源及其与家训、类书的关系——以敦煌蒙书为中心 | 12.91-100 |
经济学
李金华 |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实与未来路径思考 | 1.22-32 |
薛 晴 刘湘勤 | 宏观经济不确定下实体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融资溢价的视角 | 2.70-78 |
罗 昆 王 雯 舒缨淇 | 董事会国际化能促进企业创新吗? | 2.79-89 |
钟世和 | 中国利率市场化评估——基于利率价格和数量管制的视角 | 3.52-61 |
闫 晴 | 家庭生育的税收激励:理念跃升与制度优化 | 6.50-59 |
陈彦斌 王兆瑞 | 提升居民消费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| 7.97-103 |
苏 昕 周升师 刘昊龙 | 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对社员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——一个跨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| 7.117-128 |
孙新华 |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地权基础 | 8.50-58 |
李 政 周 科 | 国内大循环视角下普惠金融的发展误区和政策纠偏 | 12.48-55 |
社会学
杨发祥 杨发萍 |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——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| 3.119-128 |
马颖颖 申曙光 | 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——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应对视角 | 6.104-111 |
鞠春彦 李 凯 | “老有可为”: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 | 6.112-119 |
姜利标 | “知识传统的想象力”:社会学本土化的反思性建构空间 | 6.120-128 |
陆益龙 郑绍杰 | 公司运作模式与地方开发中的制度实践创新——来自华北D市的经验 | 12.111-119 |
刘亚秋 | 全球化时代的 “文化自觉”和人的主体性——费孝通学术反思的两个主题 | 12.120-128 |